查看原文
其他

【G20智汇】习总将赴G20汉堡峰会,中国首任G20协调人疾呼建立全球主义意识,扭转逆全球化负能量

2017-06-30 何亚非 全球治理
                        

作者何亚非系原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于6月27日人民政协网。                               

 编者按 

 G20下一届峰会将于今年7月7日至8日在德国汉堡举行。自去年中国杭州峰会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逆全球化"力量进一步上升,"黑天鹅事件"频发,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世界政治经济双双进入"新常态",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大幅增加。                                        

                                       
面对国际局势的急剧复杂变化,G20作为全球治理和大国互动的主要平台,各国对德国汉堡峰会寄予很大希望,也有许多担心。中国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正积极参与峰会的筹备,推动峰会不负众望,衔接杭州峰会成果,努力给予国际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

     

1

G20需要以"创新发展、协调包容"的精神,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增长。其中,创新驱动是核心,宏观政策协调是必要条件。          

  

世界经济经过这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旧的发展模式动能已经耗尽,新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推动新一轮经济腾飞的增长点还未出现,正处于新旧动能和发展模式的转换期,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和发展方式创新,应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需要整合各国创新要素,发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合力作用,全球化时代靠"单枪匹马"单干的做法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何亚非主任在“G20与中国”国际研讨会暨G20研究系列智库专著发布会上做主旨演讲  


宏观政策协调,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协调,对于稳定世界经济,减少市场波动和金融风险,控制大国政策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政策协调困难较前增加,但是汉堡峰会需要重申杭州峰会就此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行动框架,审视近一年来政策协调情况,尽快确定"协调指导框架",以实质性的推进宏观政策协调,特别是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协调。默克尔最近就德国峰会的目标表示,"公开市场以及自由、公平、可持续、包容的贸易将是这次G20的关键要素",希望就此达成协议。       

       

2

G20需要大国凝聚团结合作、共度时艰的共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超越地缘政治的纠缠,选择和平合作,相向而行。"唯有合作是正确选项"。          

  

G20集中世界主要国家,涵盖世界人口、GDP、贸易总量、军事力量等绝大部分。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防止核武器的扩散,G20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化与全球治理,能否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基础上,团结一心,合作共赢,将是各国应对任何全球性挑战的成败之关键。       


G20国家其实没有选择,因为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项。地缘政治的对抗和冲突,对外战略与政策相悖而行,经济金融我行我素,将是国际社会的灾难。"超长19世纪"形成的"中心-边缘"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体系、20世纪祸害整个人类的两场战争浩劫、21世纪初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都是背离和平合作的恶果。    


中美两国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同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负有特殊的责任。可以说,G20的团结合作取决于大国齐心协力,而中美的合作则是关键的关键。中美和,则世界和,中美冲突对抗必然是世界的灾难。不管"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存在,中美坚持走和平合作的道路,是全球化时代两国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建设"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十分重要。       

       

3

G20需要建立"全球主义意识",克服狭隘的"国家利益"或者"自己第一",努力扭转"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的负能量。                            
       

全球化的发展使"地球村"成为现实常态,世界早已是平的,而且还立体交叉的。不管承认与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是客观存在。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初达沃斯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握时代脉搏,切中问题要害,指明了世界发展的方向。这依然是时代的大趋势。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正在世界各地兴起,逐步成为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改变了一些国家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政治生态,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甚行,"以邻为壑"成风,全球化面临空前的挑战。        
       
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从长远、根本讲应该是一致的,然而,短期利益常常"一叶障目"。"自己国家第一"虽然没错,应该是一国政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但是如果混淆了短期国家利益与长期国家和国际社会利益,常常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可能"损人不利己"。譬如,关于2015年底联合国长期谈判达成的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来之不易,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不仅不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利益,只会损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损害美国的全球化和现有国际秩序的承诺,到头来必然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G20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把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融入G20各国的共识,成为G20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新思想和新方案。杭州峰会基于中国思想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中国"一家之言"和"独奏",而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和国内治理成功提出的"全球公共产品"。"三驾马车"应该在这方面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确保G20成果的延续性和切实落地。        
       
G20需要进一步重视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失衡。        
       


"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基础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惠及各国老百姓的"普惠性"全球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坚持的发展道路。从国际层面看,发展依然是硬道理。重视发展问题,突出发展议程,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制定促进发展,纠正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现象,应该继续成为G20峰会的主要目标。杭州峰会如此,汉堡峰会也应该如此,明年的阿根廷峰会同样需要这么做。

只要世界上还有一批发展中国家落在全球化的后面,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与发展。G20正从应对危机机制向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期机制转变,成为全球经济的"指导委员会"。希望汉堡峰会为此做出新的贡献。       



G20科普小贴士


Question:

G20与“一带一路”有着怎样的关系?


Answer:

G20是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而共建“一带一路”则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合作倡议。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确实并不相同,但在理念和目标上有着许多相近和相通之处,比如:


"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各国加强对接发展战略和政策沟通,形成协调发展的合作,这与G20致力于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脉相承。


"一带一路"提出加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以此挖掘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与G20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不谋而合。


"一带一路"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与G20致力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努力异曲同工。


我们相信,“一带一路”的推进,将在全球范围内为G20进程提供更为宽广的视角和强劲动力。希望这两大合作平台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作出各自的贡献。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官方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更多阅读:

【预告】G20汉堡峰会前不可错过的预热会,7月2日重磅智库报告剖析20大国新一轮博弈(附名单议程)

【G20智汇】何亚非:“一带一路”是全球化新变革的解决方案

【聚焦】特朗普首度表态美国愿加入“一带一路”,重磅推荐中国智库此前的经典宣介

【G20智汇】张燕玲:谁是G20最好的合作伙伴

【深度】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东南主义”新范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